百年中大,百年外语
中山大学外语学科
创办于1924年
至今已经100周年
专业和学科历史悠久
学术传统厚重
是全国首批拥有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和
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岁月沉淀,铸就华章
中大外语名师辈出
虽历经西迁、调整、停办、复办之沧桑
仍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让我们展开璀璨外语长卷
巡礼世纪荣光
文脉有续,弦歌不辍
悠悠岁月,风雨兼程
历经岁月变迁
外语人始终坚守学术初心
立德树人,培育英才
从初创时的艰辛探索
到如今的繁荣发展
每一步都凝聚着历史的智慧
每一页都书写着奋斗的辉煌
1924年
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外国语言文学系(暂设英国文学系)成为第一批建设的学系。
▲1920年代,广州文明路,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校舍
▲1926年,接任外国文学系系主任一职的郁达夫与郭沫若
等教授在国立广东大学
(从左至右为王独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1939年
英国文学系随学校西迁。
1945年
迁回,英国文学系更名为外国语学系。
1953年
在当年院系调整中,武汉大学外文系、湖南大学外文系、华中高师外文系的部分教师或学生调入中山大学,组成新的西方语言文学系
▲1957年,部分同学合影于西方语言文学系前
1957年
开设法语专业。
1958年
开设德语专业。
1970年
为配合广东省教育计划实施,外语系整体迁出中山大学,仅有公共英语教研室留在中大。
1973年
中山大学外语系复办,仅设英国语言文学一个专业。戴镏龄、方淑珍、祁庆生、李美伦等4位教师由广东外国语学院调回中山大学。
1978年
开设日语专业。
1979年
招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复办德语、法语专业。
▲1979年,中山大学外语系录取实行学位制之后的第一批
硕士研究生与部分教师合影
1980年
由中山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合办的广州英语培训中心成立。
1981年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博士点。经国务院批准,戴镏龄教授成为英美语言文学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区鉷。
▲80年代初,外语系教学、科研工作会议
(右起:戴镏龄、周光耀、谢文通、王宗炎)
1986年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全国重点学科。
1992年
外语系、汉语培训中心及广州英语培训中心合并成立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1992年,外国语学院成立时的教学大楼
1998年
增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
1999年
增设法语语言文学硕士点。
2004年
增设德语语言文学硕士点。
2005年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成立。
2007年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获批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翻译硕士(MTI)试点教学单位。
2009年
开设阿拉伯语、朝鲜语、西班牙语本科专业,复办俄语本科专业。
2010年
中山大学获批为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单位。
2011年
俄语本科专业复办后第一届招生。
2015年
翻译学院更名为国际翻译学院。
2020年
增设阿拉伯语言文学硕士点。
2023年
牵头获批国内首个自主设置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漫漫征程 群星璀璨
自创办以来
外语学科
汇聚了众多博古通今的名家大师
一代代外语人
以渊博的学识与宽广的视野
为外语学科的发展赓续了悠长文脉
▲郁达夫(1896-1945),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林文铮(1903-1989),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艺术批评家、翻译家,艺术革新运动的倡导发起者之一,中国艺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和高等美术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梁宗岱(1903-1983),诗人、批评家、翻译家、外语教育家,精通英、法、德、意等多国语言,是中国现代外语教育尤其是法语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朱白兰(Klara Blum,1904—1971),出生于奥地利,1954年入中国国籍,中山大学德语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研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简明德汉词典》。
▲谢文通(1909-1995),外国语言文学家,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及诗歌研究。解放后任中山大学教授,至1987年退休。1959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著作《英语文学文选》,1979年在《现代外语》上发表论文《杜诗英译数首》,1985年出版《杜诗选译》。
▲戴镏龄(1913-1998),翻译家、外国语言文学专家、外语教育家,主要从事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通晓英、德、法、日、俄等多种语言,并深耕外语教育事业,是“广东英语教育体系的开创者”,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和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宗炎(1913-2011),英语语言学家、外语教育家、翻译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翻译学等领域,主编的《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是第一部中国人用汉语编写的应用语言学词典。
▲黎秀石(1914-2007),解放前曾在《大公报》等报刊和通讯社任编辑、记者、译员、驻国外办事处特派员。编撰的《英美报刊选读》,成为全国高等学校广泛使用的外语教科书,至今已重版多次。
▲桂诗春(1930-2017),研究领域涉及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外语测试、语料库语言学、语言学研究方法等,是我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主要创始人,也是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奠基者。
立足学科优势 促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
中大外语人坚持
内涵式创新发展
聚焦新文科视域下的新外语学科发展
深耕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等优势领域
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01
彰显功能语言学优势
扩大学术影响力
功能语言学团队设有
中山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所
韩礼德语言学文献中心等机构和平台
举办过第四十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
第十八届功能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等重要国际、国内会议
▲2013年7月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第40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
团队举办的韩礼德文献中心学术沙龙
成为国内外学者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2023年11月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举办第18届功能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由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
“中山大学韩礼德文献中心功能语言学系列丛书”
目前已出版专著近20部,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0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充分发挥在翻译研究
和实践方面的优势特色
推动“翻译诗学”“叙事学”
“一带一路跨文化研究”与“海外中国学”研究
翻译团队先后承担多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十余项
▲《法蕴漂移:<心经>的哲学、艺术与文学》(邓志辉 译)
顺利举办“跨文化研究关键词高层论坛”
“‘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与国际传播研究”
“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与国际传播”等论坛
与商务印书馆合作
出版“文明互鉴与现代中国丛书”等专著多部
▲“文明互鉴与现代中国丛书”系列
03
探索“外语+”跨学科研究
开拓新的学术增长点
鼓励教师团队积极参与
学校“有组织”科研
在语言认知心理机制、人口老龄化
人工智能、“数字人文”、“医学人文”
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
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产出高质量成果
“十四五”以来
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0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26项
在研省部级以上项目一百余项
发表SSCI等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近百篇
2017年
欧洲研究中心、中东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
2019年
首倡成立“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联盟覆盖181所高校的近400家院系与科研机构,覆盖十多个一级学科。
▲2019年12月,国际翻译学院首倡成立“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
2024年
成立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获批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大湾区医疗语言与服务研究基地”获批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24年9月,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04
聚力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
国际化人才
公共外语教研团队
作为我校教育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
致力于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
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自2018年起
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
将第二、第三外语课程纳入公共外语教学体系
通过点线面稳步推进改革
已汇聚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
阿拉伯语及梵语等多语种师资10位
累计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公共选修、辅修
以及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程348门次
(6951人次修读)
全面提升我校学子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竞争力
与综合人文素养
05
服务国家战略,勇立湾区潮头
立足大湾区发展需要
与中国外文局共建
国家智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担任联席主任单位
组建多语种咨询团队
结合话语分析、文化研究、信息传播等
深耕内参智库报告
为中央部委及省委省政府等
提供多篇政策研究成果及决策咨询报告
相关成果曾获
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
广东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特等奖
▲连续九年举办“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成为三地青年学子交流学术的桥梁
06
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互鉴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全面提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水平
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域
中国立场、大文科知识结构
双外语运用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的新型外语人才
▲里昂二大副校长Jim Walker来访外国语学院
学科师资中有
约40%博士毕业于海外名校
100%具有国(境)外经历
现有外籍教师近30人
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
师资国际化水平高
学科长期通过
国际学术合作、引智项目、访学机会等
与国际学界保持密切关系
邀请知名国际教授来院讲学
努力实现“在地国际化”
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
▲“百位名人进世纪中大”系列讲座暨学海讲堂——“大使面对面”
积极推动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聘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
伊琳娜·博科娃为名誉教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Irina Bokova)作专题讲座
聘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和
对外关系部门亚太关系部主任
安德烈·切韦廖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局原局长杜越
为顾问教授
和30多所国外高校签署学生交换协议
学科欧洲研究中心
中东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
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
▲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中大,法语系徐翌茹教授担任随行翻译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开设
英、法、德、日、阿、朝、俄、西
等8个专业(语种)
现已发展成为
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于一体的
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学科
人才培养体用兼顾,德能并举
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衔接贯通
课程体系内融语文译,外合文史哲
已形成尊重选择、多科协同、卓越教学
的培养体系
礼赞峥嵘往昔
展望锦绣明天
未来
外语人将凝心聚力,守正创新
推动外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探索属于外语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
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的优秀人才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世纪中大的百年故事
▼百年中大,百年哲学
▼百年中大,百年史学
▼百年中大,百年地科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排版:陈奕凯
封面图:王钟曦
一读:冯贤哲
初审:余婷
审核:孙耀斌 陈融融
审定发布:黄艳